提分热线:400-876-0803
我要当老师

下载优思老师APP

上平台 当老师 选优思

下载优思家教APP

找老师 查课表 看反馈

扫描关注公众号

家教预约,推荐

登陆/注册
>
>
知识详情

孩子厌学,从这三点开始

2019-05-21 20:20:02

中国的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学习,千方百计地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获得好的教育,取得优异的成绩。但是我们却发现,很多孩子不但不好好珍惜父母为他们辛苦争取来的教育资源,反而经常出现上课睡觉、打游戏,不做作业,逃课等厌学行为。

孩子出现厌学行为,很多父母都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,但其实,很多父母自己本身有存在各种问题,是父母的许多做法逐渐导致了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。

那么孩子的厌学情绪,究竟是怎么开始的呢?

 

  • 孩子厌学,从父母的焦虑开始

虽然很多父母可能不愿承认,但是这一代的父母确实是最焦虑的。

打开微信、微博,谈到孩子的教育,满屏都是各种焦虑~

 

“孩子读私立学校好还是公立好?”

“孩子的生活起居要请阿姨照顾才能放心”

“孩子老在家呆着不好,要锻炼身体,得报个篮球、足球、游泳班”

“孩子成绩落后了,要报个英语、奥数培训班”

“孩子光成绩好不够啊,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综合素质,得学学钢琴、舞蹈、音乐。”

“孩子身心需要放松,又得拓展见识,得报一个出国游。”

“这些都得参加,可是钱又不够啊,不参加的话,孩子的发展会受限的。”

 

然而,焦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
《飞驰人生》中沈腾饰演的张弛有一句经典台词:“我没有想赢,我只是不想输”,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很多中年人的心理状态。他们不想要孩子输,觉得孩子输不起,其实是父母自己怕输。父母以前没有实现的愿望,希望孩子能实现,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优秀,就认为自己输了。

看到孩子的同班同学参加了课后补习班,就不淡定了;看见班里大多数孩子都报了奥数、艺术培训班,也慌了;面临中考选科,未来高考报志愿重要的物理,一定要选。于是孩子们从小就被父母的焦虑牵引着,忙前忙后地从众着。

然而正是父母这种怕输的焦虑,让孩子过早承担了父母带来的压力,本应该美好的童年和青春,被各种培训班塞满,喘不过气,身心疲惫,父母越是让他们好好学习,他们就越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学习,甚至厌恶学习。

因此,父母要明白,不能让“我为你忧为你愁,所以你理应听从我的安排、教诲,按照我替你规划好的人生去走”的思想套牢了孩子。“比较式教育”带来的焦虑,应该由父母自己买单。你不想输,但不能利用孩子帮你赢。

孩子未来的样子不能只是父母意愿的产物,更多应该是自我发展的结果。孩子生来的任务不是成就父母,而是创造自己的人生。

 

  • 孩子厌学,从低自尊开始

 

自尊,是一种感受我们自身价值的方式,在所有的感受里面,自尊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。一个低自尊的人,常常会感受到抑郁、焦虑、无能感和羞耻感。

而影响我们自尊的因素,除了个性特点以外,童年经历对我们的自尊影响也是非常大的。

比如一个小孩,如果他从小不被父母肯定,天天父母就跟他说:你怎么这么笨,你怎么那么没用。他打小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的话,很容易就会成长为一个低自尊的人,产生自我否定感。

回想一下,

当孩子觉得新买的玩具很难,准备放弃的时候,你是不是说的是“怎么这么笨,玩一下就放弃了!”

当孩子怯生不敢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,你是不是说的是:“这个孩子,胆子怎么这么小?!”

当孩子一次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,你是不是说的是“你怎么这么丢人!考得这么烂”

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能不放弃,胆子大,成绩好,但是面对我们的处理方式,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,我是个很笨的人,我是个懦弱胆小的人,我是个给爸爸妈妈丢脸的人。而久之,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低自尊的人,面对问题也总是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不行,那当然也就没有自信心好好学习了。

 

  • 孩子厌学,从家中缺少爱开始

在这里所说的爱并不仅仅是父母之间爱,父母心中对孩子的爱,更是指父母真正能让孩子感受到的爱。

太多家庭中的父母自己本身有问题,才造成了孩子的问题。

一方面,许多家庭中父母的夫妻关系本身不好,整天吵吵闹闹,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没有好情绪好好学习。

另一方面,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霸道无理,打着为了孩子好,爱孩子的名义蛮横地为他们决定着一切,而没有真正用心去爱孩子,体会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,也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真正的爱。

父母认为理科好考名牌大学,选择面广,好就业,就逼着孩子放弃喜欢的文科。

父母认为老师这个职业稳定又体面,就执意要求孩子攻读师范生。

父母以为是在爱孩子,其实孩子并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,反而在父母一味地控制下,长期压抑不满,并选择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东西,厌学情绪自然就产生了。

如果想要孩子能能感受到作为爸妈的爱,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,就要学会先处理好自己的夫妻关系,并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需要,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,学会接纳,而不是指责和控制。

 

让生命自由地去向它想去地地方吧!

不必担心,

它自由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凯文凯利《失控》

在线预约

预约
请确认您的联系方式

我已阅读并同意《服务协议》 《隐私政策》
确认

预约老师成功,助教会尽快联系您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可在APP收藏页查看该老师

微信咨询

电话咨询

400-876-0803